
<div style='font-size: 22px!important;line-height: 34px!important;text-align: justify!important;color: #000!important'>永城市陈集镇:党建引领强治理 乡村焕新惠民生</div><div style='font-size: 14px!important;line-height: 22px!important;text-align: left!important;color: #777!important;margin-top: 20px;'>商丘日报云阅读  本报融媒体记者 袁国豪 通讯员 刘博  2025-07-02</div><div><img id='paperImg' style='max-width: 100%;height: auto' src='//img.founderfx.cn/epaper/202507/02/e370035b4bd643318925d0e72e97a480/2.jpg' alt='' class='page-img'/></div><p> 永城市陈集镇:</p><p> 党建引领强治理 乡村焕新惠民生</p><p> 本报融媒体记者 袁国豪 通讯员 刘博</p><p> “这里原先是我们村最脏最差的地方,现在变成最美的地方了!”6月30日,站在焕然一新的绿地公园旁,永城市陈集镇陈集村党支部书记陈峰感慨道。</p><p> 陈集镇下辖34个行政村,人口7万余人,辖区内有闽源钢铁、陈四楼煤矿等大型企业,人口构成复杂,基层治理曾是一张“高难度考卷”。近年来,该镇坚持以党建为引领,聚焦痛点难点,完善“党建+网格+服务”机制,推动治理效能显著提升,交出了一份温暖的民生答卷。</p><p> 环境蝶变:从“脏乱差”到“高颜值”</p><p> 人居环境整治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陈集镇上下齐心、持续发力,攻坚卫生痛点、区域盲点、管理难点。面对资金难题,镇党委、镇政府统筹部署,分步实施,将群众向往的美好生活逐步变为现实。</p><p> 治理模式从“政府带动”转向“群众主动”。党员干部和网格员下沉一线,环境卫生分包到户,带动群众全程参与。在蒋大庄村,水泥路旁绿植摇曳,房前屋后归置有序,墙体彩绘点缀其间,烟火气与高颜值并存。该村党支部书记蒋飞说:“党员和组长分包到户,评出‘红黄黑旗’和‘最美卫生户’,党员带动成效显著者受表彰。”通过党员民主生活会、批评与自我批评,结合“红黑榜”“最美庭院”等评比,村民对整治人居环境的认识显著提高。</p><p> 文明聚力:队伍赋能与文化滋养并进</p><p> 锻造过硬队伍、培育文明乡风是基层治理的双引擎。陈集镇引导党员在一线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将组织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蒋大庄村深挖百年捐资助学传统,党员利用网格化信息,发动全体村民参与。2024年7月,该村成立“英才奖励基金会”,对考取不同层次高校的学生给予500元至2000元奖励。如今,这个千余人的村庄已涌现7名大学教授、5名留学生、10名研究生,每年考入大学者超10人。教育反哺经济,蒋大庄成为远近闻名的文明富裕村。</p><p> 同时,乡风文明建设多点开花,陈集村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主办“四季村晚”等活动,为村民搭建才艺舞台,以文化浸润赋能乡村振兴,成为培育文明乡风的生动实践。</p><p> 民生落点:实事办到心坎上</p><p> 生活富裕是乡村振兴的落脚点。在镇党委、镇政府统筹下,陈集村正着手打造集冷库、摊位、商业于一体的大型农贸市场,解决大镇无专业市场的痛点。此举在村民代表大会上获得一致拥护。村民代表郭艳玲表示:“周边种菜农户多,市场能解决蔬菜滞留问题。”村民代表魏克江认为:“市场还能提供就业岗位,增加收入。”农贸市场建设正是陈集镇聚焦群众“菜篮子”“米袋子”,从细处入手办实事的体现。</p><p> 下一步,陈集镇将持续深化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以高效能服务为抓手,着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用心用情办好民生实事,让基层治理更有温度、群众幸福生活更有质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