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iv style='font-size: 22px!important;line-height: 34px!important;text-align: justify!important;color: #000!important'>抗战精神的形成基础、 科学内涵及时代价值</div><div style='font-size: 14px!important;line-height: 22px!important;text-align: left!important;color: #777!important;margin-top: 20px;'>眉山日报  2025-08-31</div><div><img id='paperImg' style='max-width: 100%;height: auto' src='//img.founderfx.cn/epaper/202508/31/0f5807c89a764e35a9e4b5976e3b1a97/3.jpg' alt='' class='page-img'/></div><p> □中共眉山市委党校 罗书琪</p><p> 一、抗战精神的形成基础</p><p> 抗战精神发轫于中华民族的团结抗战。九一八事变开启了历时十四年的艰难抗战。卢沟桥事变后,面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中华民族空前团结,形成了“同仇敌忾、共赴国难”的民族共识。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海内外中华儿女共赴国难,为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进行了彻底的斗争,形成了伟大的抗战精神。</p><p> 抗战精神淬炼于党的坚强领导。中国共产党率先举起武装抗日旗帜,代表了中国人民坚决抗日的意志。西安事变后,中国共产党为了抗战大计,不计前嫌,积极斡旋各方,促成了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此外,中国共产党还制定了正确的战略方针,提出了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人民战争的路线、持久战的战略方针、抗日游击战的战略战术,创造性地回答了夺取抗日战争胜利的根本性、战略性问题,并创建抗日民主根据地、开辟敌后战场、进行新民主主义社会建设。中国共产党始终奋斗在抗战最前线,成为全民族团结抗战的中流砥柱,铸就了中国人民伟大的抗战精神。</p><p> 抗战精神深植于中华文化沃土。中华民族所具有的优良传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在组成部分,包括浓厚的爱国主义传统、崇高的民族气节、团结互助的品质等。在艰难的抗日战争中,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得到进一步的继承与发展,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是伟大抗战精神形成的文化土壤,成为中华民族“百年以来,不屈不挠、再接再厉的英勇斗争,使得帝国主义至今不能灭亡中国,也永远不能灭亡中国”的精神动力。</p><p> 二、抗战精神的科学内涵</p><p>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概括了抗战精神的内涵:“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壮阔进程中,形成了伟大的抗战精神,中国人民向世界展示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p><p>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是基于对国家和民族的认同而形成的一种深厚情感,是对祖国山河的热爱,是对民族传统的继承,是对民族文化的热爱,是对民族同胞的热爱,是对国家未来的期望向往。面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吞并中国的严峻形势,中华民族万众一心、同仇敌忾,展现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p><p> 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是中华民族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的民族感情和民族心理的生动体现。毛泽东同志指出:“我们中华民族有同自己的敌人血战到底的气概,有自力更生的基础上光复旧物的决心,有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能力。”在空前惨烈的抗日战争中,全体中国人民同仇敌忾、共赴国难,展现了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p><p> 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展现了全民族的危机意识和使命感。抗击侵略、救亡图存,成为当时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意志。在中国共产党倡导的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和全面全民族抗战路线与持久战的战略方针指导下,全国人民众志成城,以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投身到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洪流之中。</p><p> 百折不挠、坚韧不拔的必胜信念体现了中华民族在抗日战争中,面对日本侵略者的大举进攻和重兵“扫荡”、敌后抗日根据地遇到严重困难的情况下,仍坚定“最后的胜利必归于中国人民”的信念。这种必胜信念,是赢得对日斗争胜利的坚强精神防线,是抗战精神的根本体现。</p><p> 三、抗战精神的时代价值</p><p>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伟大的抗战精神,是中国人民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永远是激励中国人民克服一切艰难险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强大精神动力。”在伟大的抗日战争中形成了伟大的抗战精神,并成为中国人民坚持长期抗战并赢得最后胜利的精神支柱,今天,抗战精神仍是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p><p> 坚定理想信念的精神滋养。中国共产党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根本宗旨与群众路线,体现了历史唯物主义的精髓,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性质的根本体现。抗日战争中,无数党员干部以坚定的信仰和无畏的牺牲精神,为中华民族的独立和解放作出了巨大贡献。弘扬抗战精神,有助于党员干部坚定理想信念,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在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中始终保持政治定力。</p><p>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动力。抗日战争增强了民族意识、民族认同、民族自信,并在此过程中形成了伟大的抗战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了坚实的精神基础。当前弘扬抗战精神,就是要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万众一心,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努力攻坚克难,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p><p>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精神纽带。抗战精神是维护人类文明世界和平和国际正义,反对法西斯主义、殖民主义、霸权主义,推动人类社会不断进步的思想武器和重要精神资源。其中的国际主义情怀,对于促进不同文化、不同背景的国家和人民之间的相互理解和信任具有积极作用,能够激励各国在面对全球性问题时,寻求共同利益,加强合作,共同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