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查看本期全部内容
<div style='font-size: 22px!important;line-height: 34px!important;text-align: justify!important;color: #000!important'>规范住房租赁活动 促进住房租赁市场健康发展</div><div style='font-size: 14px!important;line-height: 22px!important;text-align: left!important;color: #777!important;margin-top: 20px;'>眉山日报&nbsp&nbsp2025-09-13</div><div><img id='paperImg' style='max-width: 100%;height: auto' src='//img.founderfx.cn/epaper/202509/13/3486553bde32498db007e0e5f5727860/1.jpg' alt='' class='page-img'/></div><p> □眉山融媒记者 彭林</p><p> 9月12日,由市住建局指导,市房地产服务中心、市房地产业协会承办的宣传贯彻《住房租赁条例》活动启动仪式举行。活动通过政策讲解、宣传材料发放以及现场答疑等方式,向群众普及住房租赁相关法规与风险防范知识。《住房租赁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将于2025年9月15日正式实施。</p><p> 《条例》出台有何重要意义、主要内容和特点?</p><p> 据介绍,《条例》出台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规范住房租赁活动,维护住房租赁活动当事人合法权益,稳定住房租赁关系,促进住房租赁市场高质量发展,推动加快建立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近年来,我国住房租赁市场不断发展,同时也面临各类问题,市场秩序有待规范,对租赁双方合法权益的保障还不充分;住房租赁市场供给主体以个人为主,市场化、专业化的机构主体发展不足;住房租赁经纪机构在房源信息发布、费用收取等方面还存在不规范行为;对住房租赁活动的监督管理仍需强化等。《条例》的出台能有效解决以上问题。</p><p> 主要内容可以概括为“四个规范”。规范出租与承租活动。明确出租住房必须符合建筑、消防等强制性标准,严禁将厨房、阳台等非居住空间单独用于居住;规定押金管理、合同实名备案等制度,保护承租人合法权益。规范租赁企业行为。要求企业具备与其经营规模相适应的自有资金和管理能力,房源信息必须真实准确,设立资金监管账户,防止“长收短付”等风险。规范经纪机构行为。要求经纪机构实地核验房源、明码标价服务费用,禁止代收租金或私自签约。规范住房租赁市场。要求出租人和承租人使用实名签订书面合同,明确合同条款需包含押金、租金支付等核心内容,避免口头协议导致的权益纠纷。通过资金监管、信息透明等制度设计,引导行业从“野蛮生长”向“专业化运营”转变。</p><p> 主要特点可以概括为“三个明确”。明确住房安全标准。规定出租住房需符合建筑、消防、燃气、室内装饰装修等强制性标准,禁止非居住空间单独出租,同时明确单间租住人数上限和人均最低租住面积,有效遏制“隔断房”“甲醛房”等乱象。明确居住环境质量。通过法律条款确保承租人能够获得安全、健康、相对舒适的居住环境,直接关联居民生活质量与身心健康。明确民生权益保障。通过稳定租赁关系、保障居住权益,有效解决押金纠纷、暴力驱赶等痛点问题,有效保障承租人合法权益,提高人民群众幸福感和满意度。</p><p> 我市住房租赁市场情况如何,下一步将如何抓好落实?</p><p> 据介绍,我市住房租赁市场主要由保障性住房租赁和市场化住房租赁两部分组成。全市由政府直接投资建设的公共租赁住房10154套;已筹集保租房8721套。全市在住建部门备案的经纪机构175家,从业人员1719人。住房租赁的线上房源主要通过58同城、贝壳、安居客等平台网站发布,线下通过经纪机构内部共享或在中介经营场所公示。</p><p> 市住建局相关负责人说,《条例》的实施是推进城市精细化管理的重要抓手。通过建立健全住房租赁管理体系、搭建管理服务平台,实现对租赁行为全过程规范化监管,助力打造更高水平的宜居城市,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p><p> 接下来,眉山将加大条例的宣传力度。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对《条例》开展广泛宣传,针对群众关注度高的租赁合同备案、租赁经纪机构选择、出租方和承租方权益维护等问题进行重点宣讲,明确法律风险点及维权途径,提升租赁双方的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同时引导广大人民群众积极参与住房租赁市场违法违规行为的监督和举报。</p><p> 完善住房租赁运行机制。建立住建、网信、公安、规划自然资源、市场监管、社工、教体等部门协同和市、县(区)、街道、社区四级联动机制,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合力。有效解决租赁合同规范、中介机构注册登记、承租人员信息核查、租赁合同备案等问题;建立和完善住房租赁信息平台建设,确保住房租赁信息发布真实准确,定期发布住房租赁价格信息。</p><p> 积极培育租赁市场主体。为构建“供应主体多元、经营服务规范、租赁关系稳定”的住房租赁市场体系,通过政策引导与市场机制调节相结合,推动住房租赁市场主体多元化、专业化发展,实现我市住房租赁市场从“个人为主”向“机构化、规模化”转型。同时,协调人社、卫健、教体等部门,联合出台相关政策,支持承租人凭备案合同可享受就业、医疗、子女义务教育等公共服务,非本地户籍承租人申领居住证后享有同等权益,进一步激发住房租赁市场活力。</p><p> 进一步规范市场行为。重点加强信用信息管理和惩戒,严厉打击私自改变房屋结构、“流动中介”“黑中介”、虚假房源信息发布、恶意竞争等违法违规行为,进一步规范住房租赁市场行为。</p>
查看本期全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