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日报社旗下媒体:东莞日报 东莞时报 东莞时间网   
 
2022年09月23日 星期五 放大 缩小 默认朗读
迷彩人生 精彩绽放
莞邑好儿女立志军营绽放青春
本报记者 付碧强/文、图 来源:东莞时间网

    强军兴军,要在得人。东莞市委、市政府和军分区发扬拥军优良传统,汇聚军地联动强大势能,推动新时代征兵工作高质量发展,持续为部队输送高素质兵员,越来越多的有志青年把从军报国作为实现人生价值的广阔舞台。

    梁展鹏、丁衍庆、刘恺颖、梁沛轩、梁沛鑫、陈智豪、伦伟锋、钟智强……一个个闪耀的名字,彰显了青年一代赓续东莞“从军行”荣光。莞邑热血青年着军装,扛钢枪,扬帆起航踏征程,立志在军营璀璨绽放。

    关键词:高学历

    梁展鹏:硕士携笔从戎书写精彩

    “沙田有个硕士研究生参军。”前不久,一则关于在读硕士梁展鹏参军的消息传到人们耳中。

    近日,在东莞市国防教育训练基地,记者见到了“别人家的孩子” 梁展鹏。黝黑的面容,坚毅的眼神,让人一见面,就感受到了“兵味”。他笑着说,“这是役前教育训练的收获,头顶烈日,汗水如瀑,咬咬牙就习惯了,希望在军营能更好适应。”

    继续读硕士研究生,还是去参军?“自从决定参军,这个问题我已经回答了很多次。”梁展鹏说,“参军报国,是每个男孩子的梦。我也不例外,也向往这火热军营,也憧憬着军旅生活,立志在部队这个大舞台实现人生更大价值。”

    政治上有荣誉,经济上有奖励,学业上有保障,就业上有出路……在东莞,有一种尊崇优待,叫军人。梁展鹏说:“最开始,听说我要去部队,父母不是很理解。后来,他们了解到,参军报国也是人生发展的重要赛道后,也很支持我。”

    “很支持他的选择,希望他去到部队后,能够成长为一个自律自信、吃苦耐劳,有责任、有担当的人。”梁润全说。这是梁展鹏的父亲,对儿子的军旅生活充满期待。

    每个男孩都有一个从军梦,梁展鹏是在追梦,也是在圆梦。走过大学四年,后进入厦门理工学院攻读硕士学位,再到参军入伍,梁展鹏不断在追逐心中的梦。他说,“我的外公就曾是一名军人,将青春和汗水挥洒在保家卫国。这次也算踏着外公的足迹,走向军营,去追逐梦想,蹚出精彩人生。”

    带着父母的嘱托和期待去军营,为美好年华淬炼底色。从学校到军营,梁展鹏满怀期待,将脚踏实地,刻苦学习,努力训练,以梦为马,不负韶华,立志建功军营。

    成为一名合格的战士,不仅需要体魄,更需要知识。近年来,东莞军地聚焦高学历人群,牢固树立精准征兵理念,狠抓征兵宣传、国防教育、拥军优属等常规动作落地落实,引导和激励诸如不少梁展鹏这样优秀的青年报名参军。携笔从戎,投身军旅,莘莘学子走向诗和远方的底气更足。

    丁衍庆:从“双一流”大学到军营

    “忠魂归故土,浩气存天地。在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之际,117位在韩志愿军烈士的遗骸回到祖国和人民的怀抱。”回想当年看到这条新闻时,丁衍庆如今依旧热血沸腾。最可爱的人,激励他走向军营。

    今年,丁衍庆大学毕业。在中山大学这所“双一流”学校里,他攻读会计专业,后进入一家会计师事务所实习。“工作了一段时间,发现自己志不在此,想着换个人生奋斗方向。”丁衍庆说。这个决定不容易做,当时周边亲友知悉他参军入伍后,多数表示“震惊”。

    实际上,高材生丁衍庆参军并不那么令人意外。他说:“还记得孩童时代,外公张仲山时常讲述他的军旅岁月。当时就觉得很威水(光荣)。”

    年岁渐长,丁衍庆对历史着迷,对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尤为感兴趣。他说:“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先辈们历经两年零9个月艰苦卓绝的浴血奋战,赢得了抗美援朝战争伟大胜利。我们应该弘扬伟大抗美援朝精神,为祖国做贡献。”

    正是因为这样浓烈的家国情怀,当大学毕业面临人生重大抉择时,他选择了那一抹迷彩绿。“我认为参军是一件特别光荣的事情,毕业后就为此准备,包括每天锻炼身体。(到部队)刻苦训练,掌握扎实的军事素质,积极向党组织靠拢。”丁衍庆说。新时代呼唤杰出英才,毕业了当兵去。

    今年是正式实施“一年两征”制度的第二年,东莞聚焦高素质兵员,鼓励高学历人才踊跃报名参军入伍。获知此消息后,丁衍庆积极准备参军入伍,一路通过身体关、政考关,阔步向火热军营奔赴,终于如愿。

    白天训练,晚上唱军歌。一连数天,丁衍庆在训练场上褪去了些许书生气,增添了几分钢铁意志。他说:“我是一名预备党员,入伍后将更加积极向党组织靠拢,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在军营这个大熔炉里,刻苦训练,练强本领,提升技能,继承和发扬优良革命传统,让意志得到磨砺,让身体得到锻炼,加钢淬火,努力提升自我,书写不普通、不平凡的人生。”

    关键词:发展不忘国防

    刘恺颖:“莞二代”和他的参军梦

    大学毕业,找了一份工作后,刘恺颖发现自己人生“迷航”了。

    但从9月2日起,他来到役前训练场地,每天6点多起床,队列训练、跑步、洗漱、整理内务,然后就是一直训练,迷彩青春不再迷茫。

    刘恺颖的母亲梁秀珍在一家企业参与经营,家庭生活小康。如此家境,刘恺颖还是选择放弃工作,参军入伍,准备把个人的理想追求融入党和国家事业之中,在强军征程上熠熠发光。

    2021年,大学毕业后,刘恺颖做过新媒体运营,干过电子商务仓储,在职场上打拼奋斗。他说:“工作了一段时间,看不到人生奋斗方向,非常迷茫。”正好今年征兵消息和标语时不时进入他的视线,便下决心去军营“闯闯”。

    “作为父母,虽说心里万般不舍,但还是非常支持孩子的决定,支持他去部队锻造,支持他开启新的人生征程。”梁秀珍说。

    让子女到艰苦的军营接受磨炼,在部队里成才,如今成了不少东莞人的想法。“进企业工作,回家带娃,再出来工作,一步一个脚印,如今成为一家企业负责人。”梁秀珍说,“过去的奋斗经历依旧清晰,我认为,人生难免起伏,这次孩子去部队磨砺,我希望他明白这个道理,要在摸爬滚打中成长。”

    当青春遇上迷彩,就有了另一个身份。刘恺颖说,无论去哪里服役,军队生活一定是人生中浓墨重彩的一笔,将刻苦训练,希望在军营发挥专业所长,为国做贡献。

    饮水不忘思源,致富不忘国防。一名又一名“莞二代”携笔从戎,在部队大熔炉里淬火成钢,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绽放青春,这背后是东莞人的家国情怀。梁秀珍说,满怀从军志向,一心报国情怀,这无关性别、无关身份,当兵可以锻炼一个人的很多本领,家庭条件好更应该到部队锻炼一下。

    “莞二代”参军热,彰显出东莞各级党委、政府深入开展国防教育,使群众牢固树立了致富不忘国防建设的理念。

    关键词:二次入伍

    钟智强:阔别军营三年再披迷彩

    “稍息、立正、向右转……”连日来,在东莞市国防教育训练基地,清溪镇谢坑村小伙钟智强身姿挺拔、动作标准,举手投足间散发出与众不同的“军人”气质。钟智强是二次入伍的准新兵。

    虽然阔别军营已有三年,但钟智强退伍不褪色,身上依然兵味十足。在役前训练中,他积极发挥自身优势,主动与队友交流入伍经验,发挥老兵的传帮带作用。

    投身军旅,青春就是要“燃”!2017年9月,刚高中毕业的钟智强选择入伍,走向部队大舞台。在辽宁某部队服役两年后,他于2019年9月退伍继续完成学业。“在寒风凛冽中执勤,那可真冷,至今记忆深刻。”钟智强说,“在部队两年,除了让我拥有一副素质过硬的强健体魄,更有了集体概念,懂得换位思考,不再我行我素,变得更加成熟稳重了。”

    褪去了稚嫩,长成了阳光少年,钟智强回到校园,以全新的面貌为自己的学业奋斗。他说:“三年来,身体荒废了不少,想念部队生活,希望重新在‘直线加方块’的日常养成中重新校准自己,不惧任何苦累,很期待和战友们再次并肩作战,一定倍加珍惜这身军装。”

    曾经,钟智强脱下了心爱的绿军装,但在他的心里却始终无法忘记那挥洒青春汗水的军营。今年,钟智强在找工作和参军之间,再次选择奔赴火热军营。有很多人问他,为什么要选择二次入伍?他说:“因为热爱,所以执着。”

    铁马冰河几度入梦来。“今年是重返军营的最后一次机会,如果错过了,我一定会抱憾终身。”钟智强说,2019年退伍至今,起床、操课、训练、执勤……军旅生涯的影子一直在他脑海中挥之不去。

    抛去光环,重新归零。钟智强更加珍惜这份来之不易的机会,带着对军营的热爱和军人的使命,选择深深扎根军营,用心干出一番事业,让梦想的种子在军营生根发芽。他说:“我想再回到部队发光、发热,我愿意献出自己的青春年华,为国家贡献自己的力量。我想通过新一轮的淬炼,进一步提升自己的能力素质,在部队大熔炉中回炉再造,淬火成钢。”

    关键词:直招军士

    伦伟锋:发挥专业特长守望祖国蓝天

    近日,洪梅镇2022年秋季批准入伍青年名单公布,其中“直招军士:伦伟锋”单列出来,显得与众不同。“参军入伍,去往祖国需要的地方,保家卫国。”伦伟锋说,“我个人感觉最大不同就是,入伍去空军雷达相关岗位与我在大学所学专业电子信息工程对口,希望能在部队发挥专业特长,守望祖国蓝天。”

    爷爷当过兵,爸爸想当兵却没能如愿。伦伟锋这次入伍,算是接续上了他们家的参军爱国情缘。2022年春节过后,毕业季就在眼前,站在人生十字路口,工作还是入伍?伦伟锋毅然选择奔赴火热军营。他说:“家人都很支持我的想法,更加坚定了我的参军决心。”

    伦伟锋利用学校的运动器材,日复一日坚持锻炼身体,并积极参加由学校和镇、村(社区)组织的征兵宣讲活动。这期间,他了解到,参军还有一种“直招军士”的渠道,即招收普通高等学校、高级技工学校和技师学院毕业生以及其他具有专业技能的公民,作为志愿兵役制士兵到部队服现役。这等于跳过了两年义务兵阶段,下连即可被授予军士军衔。“直招军士”名额非常有限,必须是部队紧缺、技术过硬的人才能入选。伦伟锋获得了这个宝贵的机会。

    “孩子参军入伍意愿强烈,多次提到想当兵。作为父母,我们经历了国家的高速发展,这些年参军入伍也越来越光荣。希望孩子进军营锻炼,在部队大舞台成长成才,和他爷爷一样保家卫国。” 母亲黄燕萍说。

    “我把参军入伍当作生命旅程,是人生必经的一场磨砺。毕竟大家都说,不当兵,后悔一辈子。”伦伟锋说,“近些年来,全社会掀起了尊崇军人、关爱退役军人之风,让军人成为全社会尊崇的职业并不是一句空话,而是有实实在在的内容。”

    “立正、稍息、齐步走……”训练间隙,伦伟锋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争取早日实现从一名地方青年到合格‘军人’的转变,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在强军兴军的宏伟画卷上留下自己的印记。”

    关键词:上阵兄弟兵

    梁沛轩、梁沛鑫:携手共圆军营梦

    都说“上阵父子兵”,在望牛墩镇芙蓉沙村,梁沛轩、梁沛鑫兄弟俩同时入伍的事迹在当地传为佳话。

    为何当兵?面对此问,弟弟梁沛鑫说,“一人当兵,全家光荣。现在我们兄弟俩一起入伍,感觉更加光荣。”浓厚的国防教育氛围,妈妈叶桂兰时时鼓励,让兄弟俩心里那颗参军报国的种子发了芽,抽了穗。

    “小时候村里有人当兵,戴红花,敲锣打鼓欢送,特别光荣。”哥哥梁沛轩说,“芙蓉沙村里的征兵氛围非常浓厚,有着参军入伍的优良传统。”大学毕业后,在得知今年国家需要更多理工类大学生参军的时候,梁沛轩毫不犹豫地选择应征,希望能把在学校学到的专业知识带到部队里面。

    梁沛鑫比哥哥小一岁,大学一毕业就选择参军。他说,“希望能和我哥一起当一名让母亲自豪的军人,在军旅生涯中实现人生价值。”

    送儿参军保家卫国,母亲叶桂兰担负起了一种神圣的责任,做他们的坚强后盾。她说:“作为家长从小就对孩子灌输投身军营的思想,当一名光荣的人民子弟兵,在部队能培养孩子的多方面发展,养成吃苦耐劳的精神,让他们能独立自主,更好地应对生活的各种变化。”

    为了能顺利进军营,梁沛轩、梁沛鑫兄弟俩互相鼓励锻炼身体,每天跑步3到5公里,携手走过征兵体检关、政审关,共圆军营梦。

    叶桂兰满怀期待地说:“希望军旅生涯能提升孩子们独立生活的能力,磨炼出坚强的意志,增强自身的责任心,培养吃苦耐劳的精神,增长才干见识,面对困难时能做到手足情深,互勉互励,成为一名有担当,对社会有奉献的青年。”

    母亲望子成龙的期盼和临行密密缝的嘱托,让梁沛轩、梁沛鑫兄弟俩立志扎根军营,他们已经做好吃苦耐劳的心理准备,在役前训练场地上提前体验了军营生活。

    “我们兄弟俩选择参军入伍,就是想为国防强军事业献出自己的青春和热血,实现人生价值!”弟弟梁沛鑫说,“青春不是眼前的苟且,也有家国和边关。非常期待能如愿到最艰苦的野战部队服役,将来在部队入党、进修、考上军校。我们俩一起当兵可以互相激励、互相成长。”

    陈智豪:哥哥入伍半年后他也圆梦

    “同一起跑线啦!”9月16日,陈智豪在朋友圈发了这样的一句话。

    6个月前,哥哥陈智聪着戎装、戴红花、踏征程。6个月后,弟弟陈智豪也汇入强军洪流,奔向火热军营。来自厚街镇的双胞胎兄弟陈智聪、陈智豪,不但有相同的长相、相同的性格、相等的身材,还有相同的理想和追求——时隔半年,先后入伍。

    哥哥陈智聪是厚街镇2022年上半年的入伍新兵。哥哥参军报国对陈智豪的影响很大,坚定了他入伍参军的决心。

    当陈智豪把想要入伍参军的想法告诉家人时,他父母有些不太理解。陈智豪却说:“我能够接受当兵的一切考验,希望能够献身国防事业,为国家、家乡做贡献争光荣。我有自己的理想和抱负,希望到部队中实现最好的自己。” 最终,他说服了父母,在家人的支持下成为一名光荣的入伍新兵。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陈智豪说,“真正的男子汉就该投身军营,掌握过硬的军事技能,建功沙场,为担当起保卫祖国安全、捍卫祖国尊严的重任贡献自己的青春和热血。”

    从东莞理工学院毕业后,陈智豪在小学当一名体育老师,但他心中的“参军梦”并未熄灭。有哥哥陈智聪做榜样,今年下半年征兵报名窗口开启后,陈智豪放弃了工作,第一时间报名参军,经过层层筛选,如愿应征入伍。

    出生比哥哥晚了5分钟,陈智豪当兵也晚了半年。他说:“现在,同一起跑线啦,都在部队里服役,都向着成为一名优秀战士的目标前进。”

    当兵习武锻钢筋铁骨,从军报国铸剑胆琴心。陈智豪说:“参军入伍,青春不留遗憾。我已经连续多年应征,今年终于如愿,自己定将不负韶华,不辱使命,在军营将自己淬炼成钢,成为一名真正有灵魂、有本事、有血性、有品德的‘四有’军人,用青春和智慧为祖国的国防现代化建设添砖加瓦,为实现‘强军梦’奉献自己的一份绵薄之力。”

  放大 缩小 默认朗读  
用户名
密码
匿名
 
   
东莞时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