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1月22日,在广东珠江台播出的特别节目《家乡年味》中,来自东莞横沥镇的霞姐携“莞式鱼笼”精彩亮相,充分展示了东莞传统美食手艺人的独特魅力。
“一进腊月门,转眼便是年”。当期《家乡年味》节目关注了东莞横沥镇村头村。村民霞姐在镜头前介绍道:在东莞横沥过春节,几乎家家户户都会准备年糕、油角、蛋散、糖环、寸枣。
当中,最吸引眼球的当属这个被竹笼装着的“鱼笼”,也就是莞式年糕。俗语说“鱼笼是本”,美味的“鱼笼”寓意着“步步高升、鱼跃龙门”。
霞姐说,“鱼笼”是东莞横沥镇家家必备的春节“硬货”,但制作的技艺却少有人能掌握。在镜头前,霞姐即场示范制作一个重达十斤的超大“鱼笼”。
糯米粉加入适当的水调成团,经过搓粉之后才可以制作成美味的“鱼笼”。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却特别复杂。霞姐说,搓粉是做“鱼笼”最累的一个环节。只见她撸起袖子就是一顿揉搓,因为一个“鱼笼”面团是否均匀柔软,干湿度适中,要揉搓半小时以上才能得到一块合格的面团。搓好的面团放入红糖水中继续熬煮,直至糯米团被红糖水完全浸透。
面团此时已经成为了一锅亮红色的面糊,然而这并未完成。只见霞姐把面糊倒入大桶中,用电动搅拌机彻底搅打,直至糕体均匀剔透、一个个气泡藏于糕内。
随后,竹笼里铺放着柊叶,金黄透亮的鱼笼倒在柊叶上,这就是莞式年糕——“鱼笼”。整个制作过程长达2小时,一个重达十斤的鱼笼宣告新鲜出炉。